一场爱的送别 一堂生命教育课……

2018-03-31 16:02:20 深圳吉田墓园 1190


一场无言的舞蹈

一声深情的朗诵

一曲悠扬的口琴

一句不舍的道别

……

2018年3月30日,清明的前夕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1000名成员

如约相聚上海墓园希爱林

举行浩大的集体追思仪式

向刚刚离去的战友道一声“再见”

追思曾经亲如家人的伙伴……



 蕴蓄生命厚度 花坛葬诠释美丽告别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群。


他们互帮互助,一同扶持走在人生的最后道路上;他们互相鼓励,在生命抵达终点之时,相互送别;他们相依相偎,离开人世之后,也依然相聚一处。

伴随着手语舞蹈《让爱动起来》的熟悉旋律再次响起,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爱友”们(与“癌”谐音)将希爱林紧紧包围。大家一同挥舞双手,表达对逝去“爱友”的思念。



(手语舞蹈《让爱动起来》)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袁正平携各区分会长向希爱林安眠的爱友们敬献花环)


诗朗诵《生命的颂歌》娓娓道出这群生命斗士热爱生活、充满阳光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他们面对死亡时坦然的态度和大无畏的勇气。一曲《送战友》寄托了所有会员的不舍之情,向11位逝去“战友”道一声珍重。

(集体诗朗诵回忆爱友情)

(哽咽声中歌唱《送战友》)


虽然离别蕴含悲伤,可是整场仪式却暖流阵阵。在千人祈福下,礼宾人员庄严迎接;悠扬的口琴声中,家人用“乡土”和鲜花与亲人告别,在场每位参与送别的人也都感受到了积极、友爱和充满阳光的温暖力量。


(口琴吹奏《友谊地久天长》)

(11位“爱友”花坛葬)


作为上海墓园的一个公益项目,希爱林已建立十三年,针对抗癌战士的集体生态葬礼一直以“魂归泥土花香”的自然方式向世人传达节地生态的安葬理念,上海墓园也继续向这一大爱之举注入公益基金,为他们的超然选择表达一份崇高敬意。


(上海墓园总经理李卫军[左]向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袁正平[右]捐赠公益基金)


上海市殡葬管理处副处长王良永表示:“选择花坛葬的‘爱友’及他们的家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因为没有家人的支持,逝去亲人的遗愿就得不到实现,节地生态安葬的殡葬改革也难以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以花坛葬、树葬、海葬为代表的节地生态葬是绿色殡葬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在生老病死的生命全过程中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才能早日建成美丽中国。”

(上海市殡葬管理处副处长王良永)


 探讨生命宽度 微论坛追问生命价值 


仪式结束后,上海市癌症俱乐部的代表、逝者家属、临终关怀志愿者、公益组织代表、社会学者、媒体人士等各界人士就生命教育话题展开积极的讨论。围绕“致美好 追问生命的主题,探讨死亡赋予生命的意义大家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告别”、“生命尊严”、“生命回归”的观点和看法。


小福特地摘录嘉宾的精彩观点,与大家一同分享。


01


上海墓园总经理  李卫军:

“清明作为一个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观念的转变,已经慢慢走出了烧纸、磕头的老式框架,人们开始思考起人伦感情和生命的意义。今天,我们有机会举办一场探讨“生命与死亡”的微论坛,希望借此良机能够深入交流各界人士眼中不同的生死观,为我们善待生命、珍爱生命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切实的帮助。”


02


海理工大学副教授、上海民政科研基地主任  鲁虹博士:

“贷款的生命文化诠释了“由死而向生”的一种生命理解,从生命的终点我们可以反观时间的有限性,继而思考生命的价值。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会员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在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中追寻生命的广义价值。从追问生命到感悟人生,逝者为我们留下的人生文化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才是最值得铭记的。”


03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副会长兼秘书长 华方大:

“癌症康复俱乐部志愿者为会员做了许多临终关怀的服务工作,这其中让我们看到舒缓治疗对“爱友”们的切实帮助。我们要大力推广舒缓治疗,让每一位癌症康复俱乐部会员得到最好的临终关怀。”



04


解放日报记者、抗癌微信平台“哎呦不怕”负责人 徐蓓:

“自从28年前与癌症康复俱乐部结下不解之缘,一路以来我认识了许多成员,在接触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感悟:看起来很普通的人背后都有着特别的故事,一个被医生判定只剩三个月的女士在成员的鼓励陪伴下活了三年多;一位孤独的单身男士在61岁即将步入死亡时,因为俱乐部的温暖放弃了原本选择的海葬,要与俱乐部的成员团聚在希爱林。

这一切的转变都是集体的鼓励和感动带来的,这些感情让他们突破了对死亡的恐惧,今天我看到的不只是悲伤,更多的是成员之间的支持与爱,希望生者能将逝者坚强美好的一面传承下去。


05


原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会长 金昭敏: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没有比生与死更大的事。我深以为然,确实,我们无法阻止死亡,但是我们不该回避死亡,应该顺其自然。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生与死之间的事——即生活,如何活的精彩、活的有价值,才是我们活着的人要去深刻思考的,今天癌症康复俱乐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人在面对死亡时的无惧,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积极乐观。

06



通过多次送行的洗礼,我深刻感受到了生的美好,也不再惧怕死亡。我们会一直坚持为战友送别,将来也在口琴声中与战友相聚,让这份友谊天长地久。”

——上海市癌症康复对口琴队代表徐菲菲


“感谢多年来癌症康复俱乐部大家庭的关爱,也感谢墓园对逝者尊严的保护和公益善举,我与已逝的丈夫将永远铭记。”

——逝者家属代表


“20年,5016小时的志愿服务生涯,让我在如何死亡这个问题上获得了很多感悟,我们不会避讳死亡,甚至勇于正面面对死亡,我们志愿让成员得到舒缓和关爱,战胜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程充满爱与尊严。

——长宁区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

临终关怀志愿者沈治英 



07


上海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陈振民:

“感动这场对生命的探索,今天,当我们看到癌症康复俱乐部对他们的成员伸出援手时,我看到的是一种大爱,其实,人人都有这样的爱,如果将这份爱献出来,可以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新世界。今天,我想我们所能做的事不仅是爱友之间的团结友爱,更是要升华到对社会的推动,尽己所能影响更多人加入到美好生命事业的建设中去。



让死不再避讳,

让生更有价值。

追问生命感悟生命

这一堂生命教育还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迪!


业务咨询热线

400-820-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