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与“死亡”一起成长和蜕变


社会在变“老”、临终与死亡的方方面面在受到关注,但是国人避忌了几个世纪的“死亡观”不是这么容易打开的。
2017年我们尝试走进校园,为未来的医生送上一堂“生命教育”课。因为作为生死两端的摆渡人,我们遇见过太多早于明天而来的意外,医疗的局限和生命的无常。

别具一格的“生命教育”课



2017年生命教育进高校
第一讲
@ 上海中医药大学
我们在教室外布置了一面“临终心愿墙”,before I die,I want to······(在我死之前,我想·······),年轻的同学们学习的是救死扶伤,但是却鲜少有人真正去想“死亡到底是什么”。


临终心愿墙
课堂上,除了真情讲述,专业分享,我们还为一位实现遗体捐献的志愿者做了一场追思会。
充满仪式感的活动震撼在场学生,有人流着泪感叹:“原来习以为常的‘大体老师’也曾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书写过精彩的人生,是某人最爱的妈妈,某人深爱的妻子······”


一场在教室举行的追思会
“死亡教育”是为了活得更好



2018北京大学清明论坛
生命教育与死亡辅导
@ 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2018年,我们有了更大的“野心”,网罗更多专家,学者,媒体人,社会学家····从心理学、历史学、人类学、哲学等多种角度论证临终、死亡与丧亲关怀等议题,意在帮助更多人树立科学死亡观,消除死亡焦虑与恐惧。


2018北大清明论坛现场
与“死亡”一起成长和变老


2019北京大学清明论坛
生命教育与死亡关怀
@ 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2019年,再聚北大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探讨生命教育与死亡关怀。
本次论坛嘉宾有: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 韩启德;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 凌峰;
《人间世》项目制作人,总导演 范士广;
中国台湾临终关怀、安宁疗护及生死学专家林绮云、李佩怡等业界大咖。




论坛特邀嘉宾
《生命,何以教育?死亡,如何关怀?》
《死亡:豁达重要,关怀更重要》
《人间世,那些珍贵的时刻》
《中医的时间观与生死观》
·······

学者从理论层面的论述,医生亲身经历过的生死瞬间,媒体人驻守医院4年拍摄纪录片的感悟·····
这次论坛,我们一起思考: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我们该如何在家人亲友面前优雅谢幕。
相信小福,这真的是一场不容错过的论坛,如果不能亲临现场,就请收藏微站,线上观看论坛直播。

长按识别二维码
论坛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论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