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大学清明论坛

2019-03-31 15:39:06 深圳吉田墓园 712

⬅️左滑查看更多

2019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到底讲了些什么?

3月29日,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12个主题演讲跨越空间时间的束缚将生命教育带上一个新的高度,1位重量级嘉宾推心置腹的开场致辞,1位业界楷模掷地有声的《清明论坛共识》。

是什么让现场座无虚席,网络直播全天观看15000人次?跟着小福重温嘉宾观点⬇️⬇️⬇️,浅尝这个清明前最应景的生命文化饕餮盛宴。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  王金华司长 

殡葬工作是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的重大民生事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我们现在把逝有所安作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基本民生需求的最后一个环节,纳入民生事业发展中统筹推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韩启德

我们要回答生命的意义,对死亡有更好的认识,不仅要有正确的宇宙观、生命观,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这些方面我们多进行思考,有自己比较成熟的想法,我们对死亡就会控制的好一点,就会解决的好一点,也会对社会多一点贡献。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人文学院院长 周程 教授

现在关注(死亡)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死亡像爱一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伴随者,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虽然孔子曾说过:未知生,焉知死,但是我们要学会未知死,焉知生。既然我们要了解死,我们可以从宗教、哲学角度去了解它,其实也可以从科学角度去了解它。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王一方 教授

经常讲中国人怕死?因为三个东西:当下的迷恋、过程的痛苦,以及未来的迷茫。所以在死亡面前最需要的是陪伴、见证、抚慰,抚慰包括慰心、慰灵,好好安顿他的灵魂。我们过去叫做临终医疗,或者现在叫护理,甚至还有更高的叫料理,死亡是料理,其实他的尊严靠料理来实现,他不需要用药。



北京市脑血管病中心 凌峰 主任

医生给病人提供了自我恢复的必要帮助,但依然无法准确的判断病人的恢复程度和治疗影响等。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这么多的不知道,所以才使得生命是如此的神秘和复杂,我们才对生命充满了敬畏和尊重,让它有尊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赵法生

中华文明叫做礼乐文明,我们中国人的意义、价值、尊严、人格是靠两个字撑起来的——礼乐。如果我们现在经过百年破坏之后,不是重视、重建、爱护礼仪让它与时俱进,而是推翻它、破坏它,最后的结果就是礼崩乐坏,人的心灵无处安顿,人的行为无处追寻。这样的社会很难有持久的和谐、和平和幸福。所以殡葬改革也好,清明节也好,要有一个传承转化,把传承文化优秀的内容转化到现代,让每个人都有一个美满幸福有意义的人生。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  李玲

安宁疗护里面用专业践行死亡关怀,我们没有特别多过度的治疗,临终的时候就是镇痛和镇静,不疼痛是人权,不恐惧是人的尊严,我们也不以治愈为目标,我们的临床目标是舒适与安全,我们尊重患者和患者家人每一个决定,且决定随时可以改,我们顾忌的是人的尊严。



广州中医药大学 邱鸿钟 教授

《黄帝内经》中的观点:我们要按照四时去生活,我们的寿命有天地法则。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人向死而生,按照事实规律顺当的生活,我们就心安理得。



长春华夏陵园董事长兼总经理 孟祥光

在陵园15年的发展过程中,以心为源,以爱出发。爱的传递让生命有了回响,让客户以华夏陵园为心灵寄托,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温暖、感动着。付出爱的幸福感能够丰盈我们自己的内心,也给了我们从业者注入了满满的能量,爱的给予者是爱的最大受益者。



《人间世》的制片人、导演  范士广

在我们有缘分遇见的这么多生命当中,我们体会到他们在人生逆境中所体现出来人的力量。人只有在逆境中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而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逝去的生命,其实教会我们所有编导的就是如何努力的好好生活。 



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死与健康心理咨商系 李佩怡 教授

道别的时候有四个部分很重要,道谢、道爱、道歉、道别,人来到世界上以后,发展出一段段关系、一段段缘分,有些缘分是短的,但是有些长长久久的关系,在临终的时候怎么跟对方说再见?在台湾做安宁疗护“四道人生”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常常练习去实践,很多话其实不一定等到最后临终的时候才说。



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死与健康心理咨商系  林绮云 教授

在陪伴、关怀、辅导中,所对应的目标,从整体来讲,就是寻找失去的自己。辅导陪伴的过程就是在协助对方寻找失去的我,心理学都在玩“自我”,我喜欢用“玩”这个字,怎么做都可以,只要协助对方找到自己,什么技巧都可以用。如果找不到就重整,重整失去的那一块缺角、断裂的我,重整新自我,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这个人不再是跟你走下去的人,要适应新生活,重建新关系。



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病房经理  张泽涛

希望安宁疗护体系以医学,尤其是现在的转化医学、社会医学、精准医学为桥梁,推动不光是MDT,更是要TDT,跨出了医疗线,扩容社工、心理等等更多外科的成员,包括像病房经理,更多的社会支持人员、志愿者,共同来推动,跨学科的合作。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伊华 

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主要为了建立符合新时代下的死亡关怀的体系而开设,在生命终端实践社会情感,把生命的终端服务,如重症监护,临终关怀,包括殡葬服务,这三个环节打通。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是希望这些环节的服务更具专业性,但是更重要的是凸显它的人文性,无论殡葬界、医疗界、临终关怀界,包括安宁姑息等等一系列环节都知道彼此上下游的专业功能跟专业服务内容,这样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也会给我们的病人和家属带去很多建设性的建议。


论/坛/共/识

清明不仅是一个法定假日,更是中华传统习俗的季节符号与精神驿站,作为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策源地,返本开新仍是北大的不变追求。今天,我们再次以北大为平台,以清明为话题,重新思考、书写我们民族的生命观、死亡观、殡丧观。


清明是礼赞生命的时节,是祭奠先人,更是安顿世人;是告慰亡灵,更是安抚伤逝者的心灵。漠视、轻贱、毁伤生命就是背弃人性,忤逆文明。礼赞曾经的生命,珍重当下的生命,期待未来的生命。


清明是启悟生命的时节,万物生长,但春天也有落叶。当自然生命开始凋谢,逐渐走向死亡,当医学救治和人力抗争已经无能为力,我们应该做的事是接受死亡,接受死亡的教导,从容地走向归宿。


清明是关怀生命的时节,关怀生命得到了全社会的注目。当生命进入垂危境地,仍然是富有尊严、值得敬重、渴望关爱而且应该得到眷顾,个体生命有必要得到“身、心、社、灵”的全要素关怀。


清明是关爱弱者的时节,追忆远去的亡灵,更要珍爱世人,倡导关怀,落实行动。我们倡导的生命关怀,是对弱者、逝者以及所有生命的无助、困难、痛苦等抱以同情、给予关爱。

 

哲人史华慈曾说过: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人类只有抛弃偏见,抛弃对他者生命的疏远性,与之休戚与共才是正当的、高尚的。敬畏生命,与他者的生命缔结命运共同体是人类世界的终极使命。


感谢所有耐心阅读完以上内容的小伙伴,相信看到这里的诸位一定心痒难耐想要了解更详细的论坛嘉宾发言,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视频回放值得你一看再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好看的人才能点

咨询热线

400-820-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