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振动翅膀,有清风拂过耳畔

昨天是一个悲伤的日子,惊闻四川省凉山州森林火灾造成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
昨天还是第12个“世界自闭症日,有人天生在沟通交流方面有着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来自遥远星球的思维模式。
这个清明前夕,有年轻的生命在灾难中逝去,有一些生命孤独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于是乎,这场海上清明文化沙龙的主题愈发显得应景“学会告别 致敬生命”。生死面前人人平等,向死而生才能活好当下每一天。


海上清明文化沙龙现场
音乐抚慰生命,记忆化作音符流淌
01

著名钢琴家 孔祥东
孔祥东是当今国际乐坛最优秀、最活跃的中国钢琴家之一,他用一首钢琴独奏向凉山州逝去的生命致敬、致意、致爱。
生命本无始终,乐声便是隽永
在随后的演讲中孔祥东从对“樂”“聽”两字的拆解分析,让我们明白“音乐是生命的创可贴,声音是我们不可分割的生命记忆的一部分。”

他还突发其想,在身体健康时录下最爱的音乐、朋友的欢声笑语、自己朗诵的诗歌等等令人愉悦的声音,未来的某天心脏停止跳动前请人为自己戴上耳机,聆听着“最美的生命记忆”离去。

令人意外的,演讲尾声不但有钢琴曲还有孔先生原创诗词朗诵。祥云东人用音乐和诗句让我们进入另一个意境。
有一种人生叫“向死而生”
02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 袁正平
袁正平会长年轻时罹患癌症,但却很快从打击中站起来,甚至组建俱乐部互助助人。
他说:“在追求生命长度的同时,需要更多的宽度和厚度,致敬生命,学会告别,告别是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
今年的3月26日,康复俱乐部在上海墓园举行了第14次集体花坛葬,充满仪式感的现场和“爱友”们温馨的送行,让这一天成为了盛大的节日。
从第一年举办千人送行被投诉,到现在大家非常的踊跃参与,这是一个生命教育、死亡教育进化的过程。
门里门外,演绎生命别样风景
03

墓园国际集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 伊华
从事殡葬行业23年,她只做了一件事“让殡葬变美丽”。她,自带光环,照亮行业;在跨界创变中,向那扇“门”挥出结实的一拳。


观念之门 门里门外
生死两端 孰轻孰重

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不仅要宜居,更要宜心。殡葬服务,生命服务,包括医院的重症监护,临终关怀,生前契约,除了在治疗,告别,追悼会等时刻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物化呈现,更重要的是宜心工程。当下,我们不仅需要优生优育,我们还要优逝。
哲学人生思考出三重性的人生告别
04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 于海
人生的告别是三重性的,在我们活得好好的时候,要从容的跟自己告别。当我们面临生离死别的时候,要有尊严的跟亲友告别。当我们天上人间,天人永隔的时候,要让告别成为绵绵久远的温暖的对话。



P.S
更多精彩

本次沙龙由“金话筒奖”得主秦畅主持





上海市民政局基金会管理处处长马国平(左)、上海墓园公益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袁振宇(右)为上海墓园公益发展基金会揭牌
上海墓园公益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18年12月29日,由墓园国际集团发起,致力于帮助困难家庭、孤寡老人、贫困学子及其他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条件,旨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

点击阅读原文
视频回放更精彩(请从8分钟开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