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名人堂 |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观是用心热爱

2019-05-18 18:21:17 深圳吉田墓园 613

福寿名人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一个人就是一座城。

沪上名人,璨若星河,

读人阅城,精神永存。



01


潮派古筝大师郭鹰

[1914.5—2002.5]

享誉世界的音乐巨匠

著名古筝演奏家


郭鹰,字明坤,广东潮阳人,潮州筝代表人物。十三岁开始学习椰胡,十六岁从邻乡私塾老师庄以莅学筝,二十一岁到上海谋生,二十三岁进大舞台当职员后,才有条件定制了一架十六弦潮汕式的小型筝,日工操缦技艺大进,后参加在上海潮州人所组织的“新潮丝竹会”丰富筝艺。 



郭鹰演奏潮筝


1940年,在“新潮丝竹会”的支持下,郭鹰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办古筝独奏音乐会。他演奏了《寒鸦戏水》、《过江龙》、《闺怨》、《平沙落雁》等潮州筝曲。轰动上海,“普及潮筝,要让潮筝的韵律传遍世界”成了他的愿望。


潮州音乐《一点红》磁带封套


解放后,郭鹰深入探索古筝演奏技巧的规律及音乐的内在表现,逐渐形成既有自我流派,又不失乡音的上海潮州筝派,他的《寒鸦戏水》被录制成唱片,成为我国第一张向国外发行的唱片,受到国内外听众的好评。除了演奏之外,郭鹰还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培养了如项斯华、范上娥、王昌元、张燕等诸多世界级古筝演奏家。


1999年11月10日,郭鹰和学生合影


郭鹰肖像照


诞辰105周年
上海墓园·漱流 


02


著名历史学家金重远

[1934.5—2012.6]

著名欧洲史专家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金重远,江苏江阴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欧美近现代史,着重于法国近现代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同时也涉足拉丁美洲近现代史和中外近代关系史。


1957年,金重远在列宁格勒大学学生宿舍学习


金重远1954年赴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学习,主修法国史。1959 年毕业,获欧美史专业优秀文凭。同年,回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1985年任教授。1989年应邀赴美国参加法国大革命两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世界近现代史博士生导师。1997年被复旦大学评为历史系首席教授。曾任全国法国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联常委。


“圣彼得堡300周年荣誉勋章”及证书


“棕榈教育骑士勋章”及证书


金重远的研究领域主要在苏俄史研究和法国史研究,因其在这两个领域的杰出贡献,也因他长期致力于将俄、法历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全面地、客观地介绍给中国人民,2004年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授予金重远教授“圣•彼得堡300周年荣誉勋章”及证书。2006年,法国政府授予金重远教授“法国教育骑士勋章”,表彰他为增进法中两国人民友谊所作的杰出贡献。


金重远教授深谙俄、英、法、德等多种语言,先后撰写、主编、合编出版《战后西欧社会党》、《20世纪的法兰西》、《百年巴尔干风云》、《法国通史》、《二战百科词典》、《20世纪的世界》等重要学术著作。他还参与或牵头负责了《辞海》一、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卷》,《大辞海•世界历史卷》的编写工作。


金重远晚年照片


诞辰85周年
上海墓园·枕霞园



03


许杏虎/朱颖

[1968.3—1999.5]/[1971.11—1999.5]

“五八”事件烈士夫妇

英雄伴侣不朽爱情


许杏虎,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专攻塞尔维亚语。毕业后分配在光明日报国际部任编辑。之后在贝尔格莱德大学进修。1998年7月起任光明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朱颖,中共党员,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光明日报广告部美术编辑,与许杏虎结婚后赴贝尔格莱德工作。


朱颖亲手制作生日贺卡,寄赠给远在异国的许杏虎


自科索沃危机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悍然发动轰炸以来,许杏虎、朱颖作为光明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联盟的记者不畏艰险,互相鼓励,以大无畏精神,坚守在硝烟弥漫的南斯拉夫战场。1999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炸弹袭击中两人不幸遇难,以身殉职。


《未写完的战地日记:英雄伴侣许杏虎朱颖殉难前后》封面


许杏虎牺牲后被中宣部、人事部授予“人民的好记者”称号,1999年12月,被南联盟授予“南斯拉夫之星”勋章。两个出身不同、性格迥异的年轻人,生前情深意笃,牺牲后永远不分开。他们坚贞的不朽的爱情,也将成为世纪之交无数年轻人的楷模。


许杏虎、朱颖纪念碑


逝世20周年
上海墓园·余庆园



04


原《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

[1915.4—1989.5]

拉开真理标准讨论序幕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杨西光,安徽芜湖人,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9月至1939年夏,他受党的派遣,到张学良将军率领的东北军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随部队参加了淞沪战争和江西战役。


杨西光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随军赴上海接管同济大学。1949年8月调福建,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福建日报》总编辑,福建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委委员等职。1954年9月调回上海,历任中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解放日报》总编辑,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教育卫生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候补书记,前后达10余年。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引发真理标准讨论。1978年7月杨西光到吉林了解讨论情况。这是他到长白山登天池观看天池风光时的留影。


1978年5月,杨西光主持修改并果敢地决定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他以对党的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与新闻界、理论界的同志密切配合,揭开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序幕,为思想解放,为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在思想上、舆论上作出了贡献。


杨西光的一生是忠诚不渝奋斗的一生,是开拓创新干事业的一生。“他的名字并不显赫,他的功绩却永垂青史。”


杨西光在书桌前


逝世30周年
上海墓园·名人园


领略生命华彩 珍藏城市记忆


- END -

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服务咨询热线:400-820-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