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名人堂 | 人,越谦卑,越高贵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一个人就是一座城。
沪上名人,璨若星河,
读人阅城,精神永存。
原新四军高级将领高敬亭
[1907.8—1939.6]
红28军创建者
闻名大别山的游击专家
高敬亭,原名高志员,河南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省苏维埃主席、红军第25军75师政治委员,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4年红军长征后,他是坚持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杰出组织者和卓越领导人,一生身经百战,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毛泽东同志曾说:“高敬亭同志在大别山,以那样少的部队,吸引国民党17万正规部队,支援了主力红军长征,是作出重大贡献的。”
高敬亭将军
1939年6月24日,由于受错误路线影响,高敬亭被错杀于安徽省肥东县青龙场,年仅32岁。1977年4月中共军委根据毛泽东主席生前批示决定对高敬亭同志给予平反,充分肯定了高敬亭“功大於过”的历史,推翻了强加在高敬亭头上的“反革命”、“反党反中央”等帽子,恢复荣誉。
高敬亭故居
上海墓园·新四军广场
中国戏剧导演大师胡伟民
[1932.7—1989.6]
国家一级导演
中国戏剧史里程碑式的人物
胡伟民,江苏常熟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中国戏剧导演大师,国家一级导演。胡伟民是新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戏剧工作者,也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探索戏剧——新时期话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话剧史上拥有"南胡(伟民)北林(兆华)"的地位。
1954年,胡伟民在北京留影
他一生坎坷,却渴爱戏剧,在上海戏剧界活跃了近十年,导演剧目竟达40多个,而且个个出新,被誉为“中国十大戏剧导演大师”之一。
胡伟民执导的话剧《再见了,巴黎》
话剧《肮脏的手》
20世纪50年代后期,胡伟民被错划为“右派”并被遣送北大荒,“文化大革命”中被逐出文艺界,艺术才华被扼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回沪任上海青年话剧团导演,重新获得发挥艺术才华的机遇,创作热情似火山般迸发。以导演《肮脏的手》、《秦王李世民》声名鹊起。 从1979年到1989年,在"归来"的十年里,胡伟民导演了40余出舞台剧,绝大部分为话剧,兼有京剧、越剧等。他坚持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以中国式写意演绎莎士比亚,是戏剧导演史上的一大创举。导演了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萨特的《肮脏的手》、奥尼尔的《大神布朗》等著名剧目,此外,胡伟民还执导木偶剧《迷人的雪顿节》、桂剧《泥马泪》、越剧《第十二夜》、川剧《红楼惊梦》等,在中国话剧史上拥有很高的艺术地位。
胡伟民(前排左1)、白先勇(前排右1)与《游园惊梦》剧组
余秋雨先生在《借我一生》中提及,胡伟民赠书给他,扉页题了句话: "请不断的鞭打我,让我始终感到疼痛。"而正是胡伟民导演的去世,使秋雨先生重新考虑自己的取向,而最终放弃院长职务,走向文化,走向苦旅。
胡伟民
上海墓园·钟灵苑
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
[1923.1—1999.6]
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
蒋孔阳,四川重庆万县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41年—1946年就读于中央政治大学经济系,1948年进入上海海光图书馆从事翻译工作。1951年后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校艺术教研室主任、《复旦学报》编委会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全国文艺学博士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蒋孔阳在复旦大学第九宿舍家中
蒋孔阳长期专攻美学和文艺理论,对美学基本原理和西方美学的研究尤为精深。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就参加了国内历次重大的美学讨论,并善于联系艺术实践,提出自己独特的美学见解,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和社会影响。他生前撰写出版了一系列美学论著,代表作如《美和美的创造》、《德国古典美学》、《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形象与典型》、《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和《美学新论》等,又主编了《哲学大辞典·美学卷》、《辞海·美学分册》、《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和《西方美学通史》等。其中,许多著作曾获过多个重要奖项。
蒋孔阳、濮之珍夫妇在家中辅导研究生学习
蒋孔阳著作
鉴于蒋孔阳在文艺学美学研究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上海市人民政府曾于1991年授予他“上海市首届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的殊荣。他的学术成就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充分关注,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刊物都发表过有关他的著作的书评,有的国家还翻译出版了他的著作。美国、日本等国曾邀请他作学术访问和演讲。蒋孔阳以自己的学术成就为我国当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赢得了国际声誉。
蒋孔阳在书桌前
上海墓园·漱流苑
国医大师张镜人
[1923.6—2009.6]
中医内科专家
上海现代中医业奠基人
张镜人出身医学世家,家族之中名医辈出,其曾叔祖张骧云以擅治伤寒、医德高尚而称誉社会,口碑极佳。张镜人之父张益君也是一代名医。张家重视临证,主张在临证中积累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张镜人少年时起即随长辈抄方,1941年起随父侍诊,4年后开始独立应诊,20岁即为沪上中医界小有名气的后起之秀。
1940年的张镜人
解放后,张镜人积极投身到新上海的公共医疗事业之中,参与了解放后上海中医药发展的每个重要历史进程,更对上海市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他因此被誉为 “沪上中医第一人,堪称上海现代中医业奠基人”。
张镜人教学生
悬壶近70载春秋,张镜人对急性感染性疾病、慢性胃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病等均有深入研究,特别是在热病和脾胃病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医术精湛,活人无数。
《张镜人诗集》
1991年起,张镜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1994年荣获首届上海市医学荣誉奖,1995年获首届“上海市名中医”称号,1996年荣获中央保健委员会优秀保健奖。
张镜人生活照
上海墓园·漱流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