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带水 | 从“返乡”到“寻根”

2018-01-18 20:18:49 深圳吉田墓园 570

上周六,《大河报》文化周刊整版刊登专题细数了河南籍的台湾文化名人与大陆斩不断的“血脉亲情”。其中,浓墨重彩叙述了柏杨、王广亚等名家落葬河南墓园的故事,让小福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墓园国际集团旗下位于郑州市的河南墓园秉持集团“以人为本 文化为根”的企业宗旨,致力于荟萃中原人文资源,弘扬城市“郑能量”。各界名人的加入,更是令这座人文纪念公园多元融合,兼容并蓄成为郑州这座城市名副其实的“精神家园”。

111.jpg

2017年末,余光中在高雄过身,大家都说,天堂此刻,想听诗歌的韵律乐声。一整天朋友圈被《乡愁》刷屏,其实他还曾说过“世上本没有故乡的,只是因为有了他乡;世上本没有思念的,只是因为有了离别。”

222.jpg

当年时代洪流挟裹着万千游子,离乡背井,随波迁徙,越过一湾海峡抵达台湾,从此骨肉分离。


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多游子想回乡再看一眼双亲,就算“生时”不能奉茶尽孝,起码“死后”能在坟前上香守孝。


一时之间“回家”的民意汹涌,于是······

1979年,大陆方面首先倡导开启两岸交流

1987年,台湾当局有限度地开放老兵返乡探亲

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首次“汪辜会谈”

2017年,两岸开放交流30年


其实除河南墓园外,早在90年代初墓园国际集团母体公司上海墓园就以入住原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任会长汪道涵为契机,吸引了台湾各界人士将墓园作为“落叶归根”的首选之地。


从“十亿个掌声”的邓丽君到台湾口琴表演艺术家王庆隆,从《文星》创始人萧孟能到蒋介石第二任夫人陈洁如·····上海墓园中已为众多台湾文化界、艺术界、工商界等名人设立了纪念碑和骨灰安葬地,同时上海墓园还为台湾青浦同乡会的26位成员开辟了专属墓区。


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除上海及河南墓园外,重庆、山东和辽宁观陵山等分公司也积极与当地的台湾事务办公室或两岸友好协会互动,助力两岸关系发展。


最后借《大河报》同期另一篇文章中一段柏杨之女清明祭祖温情画面为本文结尾:

     “每年清明,崔渝生都会带着父亲生前爱吃的食品,从西安乘火车来郑州。通达机场的城郊铁路建好后,她来往就方便多了,搭乘地铁在双湖大道下车,西行六七百米,就近了父亲的铜像。

  这是一处像公园的墓园。柏杨铜像周围环绕着百多平方的草坪,后面是松柏,旁边有小桥流水。铜像是坐式,高约两米,柏杨左手放在膝盖上的一本书上,右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神情端庄而安详,严肃又不乏温情。”

未来,墓园必将继续竭力发挥自身优势及特色,为两岸关系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